劉少奇長女劉愛琴于6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據(jù)劉愛琴親友方面介紹,老人家生前希望將遺體捐獻用于醫(yī)學教育研究工作,家屬方面已遵照老人遺愿將遺體捐獻。由于處于疫情期間,其余后事一律從簡。
劉愛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波折。以前,她常會想“如果生在普通百姓家,也許這一生不必這么辛苦”。到了晚年,再回看那些過往,她說“都過去了,這把歲數(shù),不在意了”。
從未見過生母
在中共領(lǐng)導(dǎo)人的子女中,劉少奇的幾個孩子受到的磨難恐怕是最多的。
劉少奇一生有過6次婚姻,養(yǎng)育了9個子女,其中第一任妻子何寶珍留下了兩男一女,即長子劉允斌、長女劉愛琴、次子劉允若。
何寶珍兒時家境貧寒,小小年紀被賣給地主家的傭人做童養(yǎng)媳。16歲那年,經(jīng)過再三堅持,她終于和地主家的傭人解除童養(yǎng)媳關(guān)系,恢復(fù)自由身。
1918年,何寶珍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她一邊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學生運動。4年后,她因參加揭發(fā)校長貪污腐化丑行,被校方監(jiān)禁。
后來,經(jīng)過衡陽黨組織營救,何寶珍得以脫身,并前往長沙,投靠在時任中共湖南支部書記毛澤東的家里。在那里,她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和楊開慧一起幫助毛澤東整理文件、資料。
一天,何寶珍見到了從蘇聯(lián)學習歸來的劉少奇。端莊秀麗、朝氣蓬勃的何寶珍,讓時年24歲的劉少奇心中頓生好感。
1922年9月,毛澤東派劉少奇、何寶珍赴安源同李立三一起領(lǐng)導(dǎo)工人運動。在共同的事業(yè)和斗爭中,何寶珍與劉少奇的感情日益深厚,并確認了戀愛關(guān)系。1923年4月,這對有情人喜結(jié)良緣,并有了3個可愛的孩子。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何寶珍將1歲的劉愛琴交給漢口一個工人家庭撫養(yǎng),自己則化名“王芳芬”隨劉少奇到上海展開地下運動。1933年,何寶珍因被叛徒供出,遭到國民黨抓捕。1年后,年僅32歲的何寶珍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
何寶珍去世后,她和劉少奇的3個孩子也下落不明。后來,經(jīng)過周恩來的一再努力,終于在1938年找到了劉愛琴。
原來,撫養(yǎng)劉愛琴的那戶人家生活貧困,不得不將她賣給漢口一戶小康人家做童養(yǎng)媳?赡羌胰藢矍俨⒉缓茫苫詈桶ご虺闪怂娜粘I。寒冬臘月里,不到10歲的劉愛琴穿著單褲單鞋,挑著有她半人高的水桶去打水,兩只手凍得通紅,手上、耳垂上長了許多凍瘡……
周恩來把劉愛琴領(lǐng)回家后,鄧穎超為她洗臉、洗澡、梳頭、換衣服,劉愛琴后來一直叫鄧穎超“鄧媽媽”。除了照顧劉愛琴的生活,鄧穎超還會在工作之余給她講母親何寶珍生前的事,告訴她母親是位英勇的烈士。在以后的許多年里,母親雖然在劉愛琴的腦海里是一個模糊的形象,但她對母親有著很深的感情。
父親是我最親的親人
1938年,劉愛琴由黨組織安排送到了延安,那是她出生后第一次見到父親劉少奇和大哥劉允斌。在父親的身邊,劉愛琴學會了書寫自己的名字。
1年后,劉少奇因擔任新四軍政委,要到前線去,劉愛琴也和哥哥被送往位于莫斯科的前蘇聯(lián)莫尼諾國際兒童院。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家人,又面臨著分別。劉愛琴后來回憶,“我當時真的不愿意離開父親。我很愛我的父親,在這個世界上,他是我最親的親人。父親對我很溫和,他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要為人們服務(wù),一切為公!’”
莫尼諾國際兒童院是專門接收全世界共產(chǎn)黨人后代的地方。最初,劉愛琴和其他孩子們一起學習、玩耍,過得很幸福。但隨著1941年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
年齡大一些的男孩子都要參軍上前線,女孩子們就做一些慰問傷病員的后勤工作。劉愛琴還為蘇軍縫過棉襖,做過冬天打仗用的白色斗篷、手套。那段時間因物資短缺,她曾和其他人一起在地里挖土豆充饑。
1945年,衛(wèi)國戰(zhàn)爭結(jié)束,劉愛琴考入莫斯科通訊技術(shù)大學經(jīng)濟系。4年后,劉少奇為與蘇共商討新中國成立事宜秘密前往蘇聯(lián),并將10年間不曾謀面的劉愛琴帶回了中國。
剛回國那會兒,穿著洋裝和高跟鞋的劉愛琴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俄語,中國話卻說得結(jié)結(jié)巴巴,中國字更認不得幾個。
為了幫她盡快融入社會,劉少奇讓妻子王光美找來許多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認字。在認字的同時,王光美還給她講一些革命理論,比如:什么是階級,階級是怎么劃分的,社會共分成哪些階級,等等。每天學習完,劉愛琴都要認真做筆記寫心得。后來,她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系。
雖然劉少奇此時已是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但他對愛女嚴格要求,不讓她講特殊。
有一次,劉愛琴讓劉少奇身邊的工作人員幫忙買了一身絨衣絨褲,劉少奇知道后嚴厲批評了她:“你花的錢,不是我的,是人民的錢。你知道我并沒有錢,連我花的錢都是人民的。自己已經(jīng)有了的,就不要去買,盡量不去花人民的錢,F(xiàn)在人民還窮。”
劉愛琴讀書期間,學?紤]讓她從預(yù)備黨員轉(zhuǎn)正,劉少奇卻認為女兒“不夠艱苦樸素,思想上天真,政治上幼稚”,校系黨支部接受劉少奇的意見,沒有讓劉愛琴通過。
劉愛琴知道后,痛定思痛,決定要做出個樣子給父親看。
大學畢業(yè)后,她被分配到國家計劃委員會綜合局工作。過了幾年,她主動響應(yīng)國家號召,報名參加干部支援邊疆建設(shè)。
沒多久,劉愛琴就被派往內(nèi)蒙古。這一去就是近20年。
家人相繼離去
在內(nèi)蒙古,劉愛琴參加了一個調(diào)查組。她下到基層,和大家一樣住土坯房,在機關(guān)大食堂吃玉米面、高粱面窩頭和土豆燴白菜。因工作表現(xiàn)積極,她在1966年從預(yù)備黨員轉(zhuǎn)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共產(chǎn)黨員。
可劉愛琴還沒來得及和父親分享這份喜悅,他們就被突如其來的運動鬧得家破人亡。
家人相繼離去,讓劉愛琴備受打擊,身在異鄉(xiāng)的她只能一個人躲在被子里小聲地哭了兩天兩夜。第三天,她便擦干了眼淚。當時的她只有一個信念:自己不能死,要等到真相大白的那天。
直到1979年4月,當時在河北師范大學任教的劉愛琴接到了“徹底平反、恢復(fù)黨籍、恢復(fù)公職”的通知。第二年,劉少奇也完全恢復(fù)了名譽?纱藭r的劉愛琴,已年過半百,頭發(fā)花白。
此后,劉愛琴轉(zhuǎn)調(diào)北京,在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現(xiàn)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俄語,直到退休。
誕生于血雨腥風的年代,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甘苦榮辱,劉愛琴在晚年對一切都已淡然。她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自己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兒,這一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但作為劉少奇的女兒,特殊的身份讓她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2009年,在出版社的邀請下,劉愛琴出版了一本書——《我的父親劉少奇》,算是對父親的追憶和懷念。
回顧劉愛琴的一生,有很多時候是被父親決定和牽連,有人曾問她,是否會因此在心里責怪父親?
劉愛琴回答:“父親始終是父親,他的很多決定,在他的角色看來,有他的理由。一個女兒怎么能怪自己的爸爸呢,我沒有怪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