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誕生的第二年,1950年,楊潔篪出生于上海黃浦區(qū)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勤奮聰穎。
1963年小學畢業(yè)后,楊潔篪憑借出眾的成績成為上海外國語學校第一批學子。這里被譽為“新中國外交官和外語人才的搖籃”,得到周恩來總理和時任外交部長陳毅的直接關懷。
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后,上海外國語學校也受到波及。1968年,楊潔篪遇到“上山下鄉(xiāng)”運動,被安排到上海浦江電表廠做學徒工。
今天在上海浦江電表廠還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上海浦江電表廠有一個小工,這個小工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當其他工友都在喝酒打牌時,而他卻在悶頭學英語背單詞。他的不合群引來陣陣嘲諷:“你一個小工,學英語有什么用?學到什么程度一輩子也就是個電工!”
面對冷嘲熱諷,小工無動于衷,數(shù)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堅持學習英語。
后來電表廠收到一些英文材料,全廠沒有一個人能看懂,大家這才不約而同想到那個下班后苦學英語的小工。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那個小工輕輕松松翻譯完了所有材料,成為廠里轟動一時的新聞。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個政府機關需要一個翻譯,就把他調(diào)走了,誰知道這個小工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這個小工的名字就是:楊潔篪。
命運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1971年是中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20世紀70年代初日趨活躍的中國外交事業(yè)亟需優(yōu)秀的外交人才,歷史又一次選擇了楊潔篪。
時任總理周恩來下令征召散落的原外語學校的學生,調(diào)集至外交部以培養(yǎng)翻譯人才。
1973年,楊潔篪被選派到英國倫敦經(jīng)濟和政治學院學習英語和國際事務,他當時在國內(nèi)沒有上過大學,是以中學生的身份送到英國,這在當時是非常幸運的。他在歐洲那所著名的大學學習了兩年。
回國后,楊潔篪在外交部翻譯室任職。外交部翻譯室一直是外交部年輕人才成長鍛煉的搖籃。楊潔篪后來回憶這段日子說:“當普通科員無法接觸到高層領導,當翻譯則不同,可以親眼目睹高層外交活動,學到很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我常常很用心地觀察領導人怎樣處理一些棘手問題,反復琢磨,教益很深……”
在這里,勤奮好學的楊潔篪很快得到長足的進步,他總是拿著一個小筆記本主動看書找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各種問題,然后記在本子上。
“處處留心積累學習,討論一些翻譯問題的時候就看得出楊潔篪很用心,語感很好,又很刻苦。”
勤奮加上天分,楊潔篪的語言能力讓他得到了為鄧小平和一些重要外賓做翻譯的機會。
在翻譯室工作15年后,楊潔篪被派往中國駐美國使館工作,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每天早晨閱讀大量美國報紙,然后向駐美大使匯報當天的重要文章內(nèi)容,并提出哪篇文章可看或必看。
在職期間,楊潔篪還攻讀了當時還在南京大學任歷史系教授、中國第一位英國史博士錢乘旦的博士學位。
楊潔篪的努力很快得到回報,上世紀90年代,迎來了職業(yè)上的高速上升期,先后擔任過外交部大司參贊兼處長、副司長,駐美使館公使,外交部部長助理,1998年2月被認命為外交部副部長,時年僅48歲。2000年12月,出任駐美國大使。
楊潔篪明白他的工作要實現(xiàn)兩個目標:一是忠實地代表他所在政府的立場,與此同時,他又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通過對他人意見表現(xiàn)出的理解來幫助中國結(jié)交更多朋友。
在任駐美國大使期間,楊潔篪的外交能力更顯突出,他在美國廣泛的人脈讓他處理敏感復雜的中美問題顯得游刃有余。
2001年中美發(fā)生南海撞機事件,當時兩國民間情緒十分高漲,處理這件復雜的事情,需要足夠的外交智慧,楊潔篪又迎來一次考驗。
最終,在中央指示下,經(jīng)過楊潔篪和同事的努力,化解了兩個大國可能爆發(fā)的沖突,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發(fā)展時間。
事后,楊潔篪接受了CNN采訪,他首先表示了中方的立場,“這一事件完全是由美方造成的,美方應負完全責任,應向中國人民作出解釋并道歉。”
但他馬上又話鋒一轉(zhuǎn),以日常生活簡單的道理闡釋撞機事件的是非曲直。“就拿美國舉例來說,有一個家庭,一所房子,一個前院,有一伙人總是在這家門前的街上開著車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開來開去,家里有人出來查看,結(jié)果家人的車子被毀,人也失蹤了。我認為,家人有權(quán)問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做一些檢查和調(diào)查。如果這種道理可以成立的話,我想美國人民能夠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斷,到底該怪罪誰,至少你應該說聲‘對不起’吧。車也毀了,人也失蹤了,可對方只是說,事情就是這么發(fā)生的。”
美國民意調(diào)查顯示,在楊潔篪接受CNN采訪后,贊同美國政府向中國道歉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的不足20%猛增到后來的50%,這場危機最終以美國駐華大使出面道歉而獲得解決。這也成為楊潔篪外交生涯的一大亮點。
楊潔篪還多次到美國的大學和一些民間社團演講,并舉辦一些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音樂為主題的活動,積極推廣中國文化。
他不僅是出色的外交家,還擁有豐富的藝術和文化知識底蘊,他曾這樣說:“一個外交官只有深諳自己的文化,才算有了根,才不會輕如浮萍、薄如蟬翼。”
2021年,經(jīng)歷了貿(mào)易戰(zhàn)、科技戰(zhàn)的中美關系又走向關鍵時刻,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層戰(zhàn)略對話在美國安克雷奇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再一次向美方表明了中國態(tài)度:“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并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shù)國家制定的規(guī)則就是國際規(guī)則。”
“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