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舊聞解密
投稿

裕陵地宮七大未解之謎

2019-01-02 22:45:06 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徐廣源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女尸之謎

為何唯獨她的遺體完整沒有腐爛?

東陵盜案發(fā)生后的1928年8月,清遜帝溥儀派載澤、耆齡等人到東陵進行善后處理。他們在清理裕陵地宮時,發(fā)現(xiàn)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參與清理重殮的清室遺臣在東陵期間所寫的日記中,都曾提到此事。

寶熙在《東陵行役日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午后于石床西邊兩棺板之間發(fā)現(xiàn)后妃玉體一,幸未損傷脫失敬審其面貌,頦多皺紋,齒未全脫,似五六十歲人,而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笑容圓相,有如古佛,誠異事也。

耆齡在《東陵日記》中寫道:午后得報,于兩棺之間尋得女體一,身著明黃龍袍,又于側近拾得繡鳳黃靴二。面目可辨,年約六十余,齒存一二,耳環(huán)尚在,不知是后是妃。

徐榕生在《東陵于役日記》中記道:忽于地宮西南隅兩棺之間衾襁之下,覓得后妃玉體。身著寧綢云龍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約五十歲,耳環(huán)尚在。一足著黃緞朝靴,又于側近拾得一靴一襪。以水濯之,靴之花紋與著于足者同(襪亦有花紋),不知是后是妃也。以上四人的記載基本上是一致的。據(jù)這些宗室遺臣判斷,此具女尸是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皇后,卒年四十九歲。裕陵地宮中的六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齡小的,也有比她歲數(shù)大的。為什么其他五人都成了一堆白骨,而唯獨她的遺體完整,沒有腐爛,面目如生,至今無法解釋。

滲水之謎

乾隆命人整治好后,為何又再次出現(xiàn)滲水?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的當年地宮里就出現(xiàn)了滲水。乾隆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緊維修整治,費了很大勁才解決了問題。當年十月就葬入了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別葬入了淑嘉皇貴妃和令懿皇貴妃(后追贈為孝儀皇后)。嘉慶四年(1799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帝正式入葬。在這前后四十七年的時間里,地宮里始終沒有再出現(xiàn)滲水情況,說明乾隆十七年那次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墒,在1928年重殮裕陵遺骨時,地宮里竟有兩米多深的積水。自1978年裕陵地宮開放至今,每到盛夏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必須天天抽水,否則滲水就會涌冒上升。裕陵地宮為什么又再次出現(xiàn)滲水?滲水是從什么時候再度出現(xiàn)的?現(xiàn)在誰也說不清。

棺槨頂門之謎

為什么兩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木頂住石門?

 

裕陵地宮七大未解之謎

未腐爛的孝儀遺體

裕陵地宮七大未解之謎

孝賢皇后棺槨東南角的龍山石外側

 

1928年,孫殿英匪軍在盜裕陵地宮時,曾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但第四道石門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打開,便氣急敗壞地用炸藥炸開了石門。匪徒們進了地宮金券后,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具巨大的棺木頂住了第四道石門。后來從這具棺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頭顱骨,才知道頂門的是乾隆帝的棺槨。溥儀派到東陵善后的大臣重驗裕陵遺骨時,將乾隆帝的內棺重新安放在正面棺床的正中之位,并將一帝一后三妃的遺骨殮入棺內。可是到了1975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開啟地宮時,又是乾隆帝的內棺頂住了石門。為什么兩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木頂住石門?地宮內的積水主要是從地宮地面的石縫中冒出,平緩上升的水面不會產(chǎn)生波浪水流,更不會有沖擊的力量。乾隆棺槨頂門之謎,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石柱之謎

第一道石門外側的兩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時候支頂?shù)模?/p>

現(xiàn)在裕陵地宮的前三道石門,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頂著,共有石柱十二根。人們一看便知,這些石柱并非地宮原物,是后來增加的。如果原來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槨根本無法進入地宮。

為什么要支頂這些石柱,又是什么時候支頂?shù)?如果我們進入地宮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前三道石門的上門檻及以上的枋子帶門簪都出現(xiàn)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門尤為嚴重。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將來地宮就有坍塌的危險。這十二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門里側的兩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門的八根,都是1989年12月15日由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古建隊支頂?shù)摹6谝坏朗T外側的兩根石柱,支頂日期卻是一個未知數(shù)。1928年孫殿英匪軍盜陵時,是不會支頂石柱的。是否是溥儀派出的東陵善后大臣所為?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他們在東陵善后期間,每一位都寫了詳細的日記,就連一些瑣碎小事都有記載但對支頂石柱之事卻只字未提。1975年開啟裕陵地宮時,這兩根石柱就已存在,因此更不是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支頂。

這樣看來,兩根石柱只能是清朝時支頂?shù),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帝入葬地宮后、隧道填堵前那幾天支頂?shù)。因為乾隆帝入葬前的嘉慶四年(1799年)七月,在修筑裕陵地宮隧道券內的斜坡地面時,曾計劃筑打夯土,但負責工程的大臣綿課發(fā)現(xiàn)“頭層石門之上橫安石檻已見有裂縫斜紋兩道”。為了避免震動,遂奏請嘉慶帝將筑打夯土改為用磚鋪砌,這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的磚鋪地面。

石門上檻出現(xiàn)裂縫,嘉慶帝是不會置之不管的?墒,在乾隆帝入葬后,綿億、弘謙、特清額、成林在向嘉慶帝奏報“敬修填砌裕陵元宮門隧道并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折中,并未提及支頂石柱之事。是根本沒有支頂,還是因為事小,沒有必要寫進奏折?我們不得而知。這兩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時候支頂?shù)?至今還是一個謎。

棺槨漂起之謎

棺槨的四角都被固定,怎么會脫開棺床頂住了石門呢?

裕陵地宮每具棺槨的四角各有一塊重達數(shù)百斤的龍山石將棺槨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底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細下端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長方形眼中,向旁邊相通的方眼推,由于這個方眼口小下大,石榫插入后再也休想拔出來。龍山石上鑿有縱向和橫向的溝槽,槨的豎向邊棱被卡在縱向槽內,槨底部伸出的橫向邊棱被龍山石的橫向槽卡壓,使棺槨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動。這樣棺槨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之上了。然而,孫殿英匪兵在進入裕陵地宮時,竟發(fā)現(xiàn)乾隆帝的棺槨不在棺床上而是頂住了第四道石門。既然棺槨的四角都被龍山石牢固地固定在了棺床上了,怎么會脫開棺床頂住了石門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龍山石之謎

孝賢皇后梓宮東南角的龍山石為何是殘破的?

為了防止棺槨入葬地宮后,因受到外界力量而發(fā)生移動,特在棺槨的四角各安設了一塊龍山石。裕陵地宮的龍山石上浮雕著龍、云和海水江崖。每一塊龍山石都是十分精美的石雕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孝賢皇后梓宮東南角的龍山石是殘破的,龍山石上有一道斜著的裂縫,將龍山石裂為兩塊,用四個鐵鋦子連在了一起,裂縫和鐵鋦處抹上了石灰和石粉做假,使人看不出來。孝賢皇后是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入葬地宮的。這個龍山石是怎么壞的?又是在什么時候安的鐵鋦子?為什么發(fā)現(xiàn)壞了不重新做新的?乾隆帝是否知道這件事?這些現(xiàn)在都不知道。

金券歪斜之謎

金券歪斜是工程設計人員有意安排?

裕陵地宮有九道券,最后是金券,乾隆帝的棺槨就位于金券正中,方向與金券一致。如果我們站在第一道石門門口向里看,會發(fā)現(xiàn)乾隆棺槨是歪斜的,與前七券的方向明顯不一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人解釋說,前七券的方向是風水線,金券的方向是子午線。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實際測量并非如此。所謂風水線,就是陵寢建筑的中軸線方向。測量表明,地宮的前七券還真是風水線,與地面建筑的中軸線方向是一致的。但金券方向卻與子午線即正南正北方向偏離十五度。所以說這種解釋站不住腳。

還有人認為這是工程上的失誤,在開槽時把金券挖歪了。這更不可能。因為在封建社會,皇陵工程是國家的第一號重點工程,而地宮又是其中最關鍵的部位,不允許有絲毫失誤。再者,裕陵地宮內的所有圖案雕刻,都是事先在樣坑中刻好的各石塊編好順序號碼,從樣坑中拆卸出來,再按順序砌到地宮中。如果地宮的槽挖歪了,帶編號的石塊砌到地宮就會出現(xiàn)偏差。事實上地宮、內各石料不僅結合得非常嚴密,而且所有圖案、文字毫不錯亂走形。這就說明金券歪斜不是工程失誤,而是工程設計人員的有意安排。

責任編輯: 任志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wǎng)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