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蝙蝠這種動物被大家廣泛討論,許多人把蝙蝠妖魔化,認為蝙蝠就是個“會飛的病毒庫”,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向人類“投毒”。
回想一下確實如此,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還有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這些人畜共患病,都是蝙蝠傳給人的,可能會經(jīng)由水貂、蛇等野生動物作為中間宿主。
但是,因此就把蝙蝠妖魔化未免太不公平:人家蝙蝠雖然體內(nèi)有100多種病毒,但一直封印得好好的,白天睡覺,晚上游玩,天熱了覓食,天冷了冬眠,每天帶著孩兒們飛來飛去,長的雖然嚇人了些,但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沒想到某天出門沒看黃歷,被人吃了。
明明是人類管不住嘴得了病,有的憨憨卻責怪蝙蝠,認為蝙蝠這個物種的存在就是禍害,甚至提議要“滅絕蝙蝠”——真是人類聽了想沉默,蝙蝠聽了想哭泣。
(PS: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餃餃從業(yè)以來寫得最費腦的一篇文章,堪比期末論文......)
蝙蝠為何能封印住上百種病毒?
蝙蝠長期發(fā)著“高燒,體溫高達40℃。根據(jù)我們的生活常識,基礎代謝率高的人體溫越高,蝙蝠也是一樣的。蝙蝠的高體溫,正是因為它代謝率極高,而蝙蝠之所以能成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的高代謝率。
代謝率高了,DNA復制出錯的可能性就高。蝙蝠為了彌補DNA的復制錯誤,相應地進化出極強的DNA修復功能。蝙蝠體內(nèi)的DNA修復基因,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DNA的復制錯誤,并抑制病毒復制。
所以,雖然蝙蝠攜帶100多種病毒,但病毒的復制在蝙蝠的體內(nèi)是被嚴重抑制的,每種病毒只有少量,并不致命。這種超強的DNA修復能力還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蝙蝠很少得癌癥。
此外,蝙蝠能和上百種病毒和平共處,還有一點是因為免疫系統(tǒng)更高效
病毒入侵體內(nèi)時,我們之所以會出現(xiàn)炎癥,是因為免疫系統(tǒng)對抗感染的第一步反應就是炎癥反應。炎癥反應是免疫系統(tǒng)為移除有害刺激或病原體及促進修復的保護措施,表現(xiàn)為患部的紅、腫、熱、痛。
但是,免疫系統(tǒng)只有在高溫下才能更高效地運作,所以人類受到病毒感染時第一癥狀是發(fā)燒?茖W家也已經(jīng)表明,發(fā)燒可以促進免疫細胞向次級淋巴結或外周感染部位的遷移,從而增加與抗原接觸機會,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清除病原體。
不過,我們?nèi)祟惖幕A體溫在36~37℃,長期高燒的話肯定受不了;但蝙蝠的正常體溫就是40℃,所以免疫系統(tǒng)隨時火力全開。
但是,“火力全開”的免疫系統(tǒng),為什么不把病毒趕盡殺絕呢?這就不得不提NLRP3炎性小體
那么,問題又來了:
既然蝙蝠的免疫系統(tǒng)那么牛掰,為什么不把體內(nèi)的病毒趕盡殺絕,而是留著100多種病毒呢?
這就涉及到蝙蝠的另一個進化——低活性的NLRP3炎性小體。
NLRP3炎性小體,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組分,在機體免疫反應和疾病發(fā)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被多種類型的病原體或危險信號所激活。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敏感,見一個殺一個,就是因為人類的NLRP3炎性小體活性高?茖W家比較了蝙蝠、小鼠和人類免疫細胞對三種不同RNA病毒的反應,分別是甲型流感病毒、MERS冠狀病毒和馬六甲病毒。 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小鼠和人類相比,蝙蝠體內(nèi)NLRP3介導的炎癥明顯降低。
這是因為,蝙蝠體內(nèi)的NLRP3炎性小體發(fā)生了變異,其蛋白活性下降,活性較低的NLRP3炎性小體導致蝙蝠的免疫系統(tǒng)不敏感,所以炎癥反應輕。科學家還對10種蝙蝠和17種非蝙蝠哺乳動物的NLRP3基因序列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只有蝙蝠有這種抑制炎癥反應的能力。
蝙蝠“百毒不侵”的根本原因:因為蝙蝠會飛!
可以看出,蝙蝠的免疫系統(tǒng)可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免疫系統(tǒng)不敏感,對少量病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輕易不動手;
但一旦遇到威脅,免疫系統(tǒng)馬上火力全開擊垮敵人。
就這樣,蝙蝠既不會被病毒擊垮,又不會把病毒趕盡殺絕,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可以與上百種病毒和平共處。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xù)由果溯因: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蝙蝠“百毒不侵”的原因了:一是因為蝙蝠基礎代謝率高,而是因為蝙蝠的免疫系統(tǒng)隨時火力全開。仔細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兩點都和蝙蝠40℃的基礎體溫有關。
重點來了——
蝙蝠為什么體溫高呢?
因為它基礎代謝率高。
基礎代謝率為什么高呢?
因為它耗能多。
為什么耗能多呢?
因為它會飛!
飛行比行走的耗能要多得多,所以蝙蝠代謝率高的原因很簡單:蝙蝠平時都是飛來飛去的。
有的人就問了:“鳥類也會飛啊,為什么鳥類沒有那么多病毒?”其實,野生鳥類身上攜帶的病毒也已經(jīng)有數(shù)百種,多為流感病毒。但是,鳥類雖然代謝率高,免疫系統(tǒng)卻不像蝙蝠的那么強悍;又因為蝙蝠是哺乳動物,某些基因與貓狗、人類的相同,所以它攜帶的病毒可以傳染給人,更能對人類構成威脅。
就這樣,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成為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天然病毒盒子”。
蝙蝠“百毒不侵”的體質(zhì),對人類有什么啟示?
科學家們弄清楚蝙蝠抗毒的原理之后,開始想辦法應用到人類身上。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John Mackenzie教授認為:
“蝙蝠攜帶的病毒可能會在未來導致新的全球流行病,所以研究蝙蝠如何在它們的侵擾下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但這么看來,人要么會飛,要么可以長期保持體溫40℃而不被燒死,否則很難進化出蝙蝠“百毒不侵”的體質(zhì)。雖然科學家們致力于將蝙蝠“百毒不侵”的特質(zhì)應用到人類身上,但目前少有進展,畢竟這是蝙蝠進化了幾百萬年才擁有的“超能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會隨隨便便就為人類所用。
至少在當前,人類對蝙蝠只能抱著羨慕+敬畏的心態(tài)。如果非要說蝙蝠給我們?nèi)祟悗砹耸裁磫⑹荆谴蟾啪褪牵簞e作死。招惹蝙蝠,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