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至,年味正濃。2月10日,79歲的民俗專家王作楫亮相由北京出版集團和北京市規(guī)劃展覽館共同主辦的“品讀北京——2018迎春活動月”活動,為大家?guī)砹?ldquo;說年道節(jié)話北京民俗”主題講座。在各種關于“年”的話題中,王作楫用一個個生動的傳說典故告訴大家什么是“年”、怎么過“年”、去哪里找“年”味。
年是什么?
“什么是年?過去大家都說年是一頭怪獸,那只是一個傳說。年更像一顆沉甸甸的背彎腰的谷穗,象征著勤勞的中華民族,臉朝黃土背朝天勤勞的形象,同時也象征著豐收,這顆穗已經(jīng)被壓彎了腰沉甸甸,這是年的定義。我們北京人把年說成四句順口溜,年就是姑娘的花,小子的炮,老婆婆的年糕,老頭的氈帽,這就是中國年。”在王作楫的講解中,最早的年是從臘月初八一直過到二月二龍?zhí)ь^。“臘八那天都喝臘八粥,臘八的習俗就是過年的開始,我們那天的習俗不僅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還要吃臘八魚,還要吃臘八冰。喝臘八粥要早上喝,越早越好,誰最早說明誰家最勤勞,誰家來年最富裕。民間有個俗話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高粱就會紅透了尖,這就是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是過年的第一個高潮,臘月二十三祭灶糖瓜粘。最傳統(tǒng)的祭灶是由老婦人,年歲大的領著祭灶。后來改了,男的祭灶,男的先祭女的是后祭。我們的年為什么過到二月二龍?zhí)ь^?過去民間習俗講正月里結了婚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但年是一個團聚的主題,怎么辦?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和不足,就把年延長到二月二。民間有句俗話說,二月二,接寶貝,接不了,掉眼淚。二月二這一天,你可以把結了婚的女兒接回家去,山珍海味一頓猛吃猛喝,這樣親情團聚了,這個年就真的團圓了。”
年味在哪?
“年味”就是在過年之前營造的年節(jié)氣氛,“八大紅”是營造氣氛的關鍵——貼春聯(lián)、貼福字、貼春條、貼斗方、掛掛簽、年畫、門神和燈籠。“不用八樣都擱上,擱上兩三樣就可以了。”王作楫糾正了把“福”字倒著貼的情況,“福字一定不能倒貼,不管在什么場合之下!”而老百姓有倒貼“福”字的習俗是源自于一個極為荒誕的民間傳說。
有一年過年,慈禧心血來潮,帶著太監(jiān)宮女寫福字,第一個就寫錯了,示字部多點了一點。太監(jiān)李蓮英恭維慈禧說,這是多給了每人一點福,令慈禧大悅。隨后,安排太監(jiān)宮女去貼福字,結果他們不識字貼倒了。李蓮英再次出馬,說“福都‘倒’乾清宮了”。慈禧再次大悅。“這個傳說傳到民間,民間開始倒貼福。其實我們到皇宮里看沒有一個福字是倒的,王爺府、恭王府也絕對沒有。什么地方倒貼?垃圾筒上倒貼。過去倒垃圾叫送窮,把貧窮送走是扔災,我們倒垃圾的時候‘福’就正過來了,疾病貧窮災難倒掉了。另外,過去家家沒有自來水,只有水缸水桶,要在外邊打水倒缸里,水桶倒貼‘福’,為什么?因為打完水,往缸里一倒水就正了,是這樣的。”
講啥規(guī)矩?
“我們過年的時候有很多規(guī)矩要講,其中一個,跟數(shù)字有關。”王作楫把過年的規(guī)矩和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字文化中的“四六”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過去看見誰家的孩子不懂事,常常用一句北京俗語形容他,你看你們家這孩子怎么四六不懂。作為教師,作為家長,作為領導,你更應該先懂得四六文化。四六為什么這么重要?我們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這是第一個出現(xiàn)四。每一個季節(jié)有六個節(jié)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節(jié)氣代表了中國農(nóng)耕文化,所以大家應該懂得四六。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是天與地之間形成的大自然。天字有四畫,地字有六畫,你一定要懂得感天謝地,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要懂這個四六。第三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孝道,孝敬父母是你表現(xiàn)孝道的核心。父字是四畫,你是不是應該懂得這個四六?最后一個例子,家庭是由夫妻組成的,夫是四畫,婦是六畫,夫妻和睦家庭和睦社會就會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就會安定團結,國家安定團結了,我們一定能夠國富民強,中國就可以屹立在世界東方,就形成了今天我們強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年過節(jié)是跟天地分不開,跟父母分不開,跟家庭分不開。所以,我們要懂四六。”
■除夕怎么過?
三歲文化
除夕講究的是三歲文化——守歲、踩歲、壓歲錢。“守歲是為家中的老人守歲,把他的歲數(shù)守住讓他多活幾年,讓他健康長壽。踩歲踩的是芝麻秸稈,過去做年夜飯一定要燒芝麻秸稈,因為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傳說有一家農(nóng)戶做年夜飯,做到半截芝麻秸稈沒有了,主婦不想使別的柴禾,就讓孩子去門外抱捆芝麻秸稈。孩子跑大門外抱一捆,一進門摔了一跟頭,芝麻秸稈撒了,他一生氣用腳一踢滿院子都是。年夜飯做好了,關上門準備全家吃年夜飯,就在這個時候,男主人聽到院子里有響聲,拉開門一看,一條黑影溜進院中,踩在孩子撒的芝麻秸稈上發(fā)出了響聲,主人大喊一聲‘拿賊’,抄起鐵鍬就追,賊就跑了,從此留下了踩歲這個習俗,踩的是芝麻秸稈,這是防盜的意思。現(xiàn)在我們踩歲怎么辦,除夕家家嗑瓜子吃花生,皮不要放在盤里,放在地上,然后在地上一走,就踩碎了,那叫碎碎平安。壓歲就是壓歲錢,給孩子的壓歲錢叫壓省錢,過去不是給真錢,而是一串八個銅錢,八仙保你的孩子。真正的壓歲錢是指給老人的壓歲錢,是壓歲的,讓他多活幾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幾乎被人遺忘了。不管你給老人多少錢,十元八元是一份孝心,感性的孝道。”
吃年夜飯
過去的年夜飯怎么做怎么吃?“過去年夜飯是要做12道菜,為什么要12道菜?寓意著來年12個月,你們家月月有吃有喝。還寓意著一種,有時候家里有一個人沒有趕回來,年不夠完美,如果準備了12道菜,就代替你們家已經(jīng)大團圓了,因為你家即使有30口人,也離不開那12個屬相。”12道菜中要有四個涼菜,八個熱菜,四個涼菜叫四平,八個熱菜叫八穩(wěn),所以這頓年夜飯叫四平八穩(wěn)。“年夜飯四平第一要有白菜,代表長大以后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發(fā)財。第二道芹菜豆腐干,必須勤勞,勤勞才能致富。第三道韭菜炒雞蛋,寓意永久發(fā)財。怎么真正發(fā)財呢?光勤勞不行,所以第四道菜,中國過年必吃豆腐,無豆不福。通過你的奮斗,你們的生活才能富裕,豆腐。”另外還有四個菜離不開——雞、鴨、魚、肉,雞代表吉,鴨是春暖鴨先知,魚象征著年年有余。過年時最好做兩條魚,鰱魚代表年年有余,鯽魚代表吉慶有余。除夕晚上吃一條,留一條過了12點再吃,那才叫連年有余。肉是紅燒肉,代表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子午時吃餃子
除夕還有一種食品必須吃——子午時吃餃子,子時是晚上11點到1點。“除夕夜晚的子時,11點到12點叫子時,叫除夕,12點到1點還是子時,叫初一,12點以前叫臘月,過了12點叫正月。12點以前,叫雞年,過了12點是狗年,這是兩天兩月兩年交換的一個時辰,在子時交換,你吃餃子就是子時交子,子時交換。”如果包餃子包到最后餡沒有了,不要說餡少了,一定說面和多了,“不管餡多餡少面多面少最后各家各戶一定要包兩個盒子,因為年三十晚上是一個團圓的、和睦的、和諧的節(jié)日。這一天不允許打架,不允許吵嘴,不允許對孩子指責,更不允許虐待兒媳婦不孝順父母,俗話說打一千罵一萬全拼三十晚上一頓飯,所以包盒子要和和氣氣,和和睦睦,是為了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