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國務院委托,現(xiàn)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作說明。”19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作個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當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修改。草案的一大亮點是,將個稅起征點由之前的3500元上調至5000元/月(6萬元/年)。不過這不僅僅指的是工資、薪金,還包括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對這四項收入實行綜合所得納稅。
起征點
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
個稅改革,今年兩會上便是一大熱點。隨著劉昆19日作的說明,高層的個稅改革方案漸漸明晰。
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法采用“分類征稅”方式,即將應稅所得分為11類,實行不同征稅辦法。
這11類分別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jīng)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這樣的征稅方式或將調整,草案將上述11類其中的4類,即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勞動性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tǒng)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居民個人按年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稅起征點的問題,在劉昆作完草案說明后,便吸引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按照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月,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
但草案對此進行了調整——即將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
假如某人僅有工資收入,每月收入10000元,“五險一金”為2000元,在現(xiàn)有稅制下需繳納345元個稅,改革后個稅為90元。
這樣的調整方案在兩會期間也曾被披露。“會將一些勞動性的所得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首先作為綜合所得合并起來,然后再確定一個基本減除費用,大家稱之為起征點,再征稅。”財政部原副部長史耀斌在今年兩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曾這樣透露。
“怎么樣提高起征點、提高到什么程度,會根據(jù)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費水平的變化來確定,并且提出一個提高起征點的政策性的建議。”史耀斌說。
草案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調整為“經(jīng)營所得”,不再保留“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該項所得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并入綜合所得或者經(jīng)營所得。
對經(jīng)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類征稅方式,按照規(guī)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劉昆說,按此標準并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該標準對于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統(tǒng)一適用,不再保留專門的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月)。
稅率
擴大三檔低稅率的級距
優(yōu)化調整稅率結構也是草案的一大看點。“以現(xiàn)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并優(yōu)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劉昆說。
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xiàn)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xiàn)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xiàn)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xiàn)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此外,在經(jīng)營所得稅率方面,以現(xiàn)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稅率為基礎,保持5%至35%的5級稅率不變,適當調整各檔稅率的級距,其中最高檔稅率級距下限從1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還完善了有關納稅人的規(guī)定,F(xiàn)行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了兩類納稅人:一是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二是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國際慣例看,一般將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類,兩類納稅人在納稅義務和征稅方式上均有所區(qū)別。”劉昆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草案借鑒國際慣例,明確引入了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概念,并將在中國境內居住的時間這一判定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標準,由現(xiàn)行的是否滿1年調整為是否滿183天,以更好地行使稅收管轄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專項附加扣除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等
在現(xiàn)行的個人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xù)執(zhí)行的同時,草案增加規(guī)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xù)教育支出、大病醫(y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y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今年兩會期間,財政部原副部長史耀斌曾解釋說,“工資薪金的所得有一個起征點,稅收術語叫‘基本減除費用標準’,F(xiàn)在是每月3500元,超過3500元以上根據(jù)超額累進的稅率安排進行征稅。”
他介紹說,除起征點外,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在一定的限額以內的如職業(yè)年金、企業(yè)年金、商業(yè)健康保險等,都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此外,還會適時推出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的稅前扣除政策。“這些稅前扣除的因素安排,再加上稅收起征點,都是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所應該享有,而且是已經(jīng)在享有的權益。”
此外,草案還增加了反避稅條款。“目前,個人運用各種手段逃避個人所得稅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劉昆說。
為了堵塞稅收漏洞,維護國家稅收權益,草案參照企業(yè)所得稅法有關反避稅規(guī)定,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chǎn)、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yè)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內存
個稅起征點已四次調整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個稅起征點已7年未調整,本次調整系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對個稅起征點的第四次調整。
1980年
1980年我國出臺了一部《個稅法》。1981年個人所得稅正式開征,開征的第一年,全國個稅收入只有500萬元。
據(jù)報道,當時大多數(shù)城鎮(zhèn)居民人均月收入不足100元,但個稅定下的起征點是800元,納稅的大多是外籍在華工作人士。
2005年
25年之后,2005年8月23日,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當時修改主要涉及兩項內容:將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500元;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報。
2005年10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起征點為1600元,決定將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
兩年后,2007年12月29日,個稅起征點再次上調。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11年
四年后,2011年4月,國務院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初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擬將起征點從現(xiàn)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常委會會議后,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社會公布了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廣泛征求意見。
最終,那次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北京青年報)